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21日电 弯挂钩、扎骨架、缝灯笼面、刷金边、装灯笼穗……新年将至,濮阳市台前县打渔陈镇周庄村灯笼加工基地内,工人们正在赶制大红灯笼,出产车间一派繁忙的出产现象。一盏盏大红灯笼不只增添了年味儿,也照亮了乡民们的致富路。
“制造灯笼是个手艺活,简略易学,用不了几天便能够娴熟上手,”担任为灯笼刷金边的吕秀美说。她已经在这儿干了六年,每天能挣100块钱,计件算薪酬,在家门口打工能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
据了解,当地自古就有制造灯笼的传统。每到逢年过节,村里的手艺人就自动上门帮助制造,林林总总的灯笼悬挂在大门两头、街头巷尾,涵义五谷丰登、安全吉祥等,“灯笼周庄”也成了豫鲁黄河两岸的一张文明手刺。
看到了开展商机,吴月军、吕彩凤配偶在自家院里建起了灯笼加工作坊,和工人一同制造的纯手艺灯笼让他们挣下了第一桶金。之后,两人拿出多年积储,在村里出资建设了灯笼加工基地,吸纳村里的贫困户和清闲劳动力工作。
“要想灯笼跟上商场,首要立异思路要跟上开展。”吕彩凤一边盯着商场,一边研讨灯笼制造流程与工艺。从大灯笼到小工艺品、从钢筋骨到竹子骨、从红绸绒到一般红布、从烫印花到手艺绘……吕彩凤斗胆测验工艺立异,在进步出产功率的一起,愈加漂亮、实惠、经用的灯笼也遭到顾客的喜爱。
现在,周庄村的灯笼除了在当地出售,还销往聊城、菏泽、濮阳等周边地市,带动村里20多人安稳工作,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
跟着新年脚步的接近,灯笼加工基地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谈及未来灯笼工业的开展,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子保表明,将逐渐扩展灯笼制造规划,引入先进制造流程与工艺,采纳“公司+基地+农户”的方法,拓荒电商直播基地,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共同致富。(李海珠 王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