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交所对企业实控人及控制股权的人股权质押事项发函。起因是2023年7月,因个人资金需求,董事长蔡昌蔚与时任配偶刘爱琼共同作为借款人,将瀚川投资52.43%股权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融资2.2亿元,用于增持瀚川投资股权、 偿还个人借款、支付离婚协议补偿费用、融资利息等。
遗憾的是,由于瀚川智能2024上半年净利转亏,触发相关补充协议条款,蔡昌蔚未按期支付保证金及本金。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华能贵诚有权提前终止融资并要求强执质押资产,实控人地位“岌岌可危”。如瀚川智能坦承“若因权利人行使相关权利,导致本次出质的瀚川投资52.43%股权,以及13,134,329股上市公司瀚川智能流通股股票到期无法解除质押且被司法强执,公司将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重大风险。”
不禁疑问,不惜拿控制权做赌注,蔡昌蔚、瀚川智能有多缺钱?又该怎么样应对、能平安渡劫么?
不算苛求,除了上述麻烦,瀚川智能还背负股份冻结风险。首次被冻结源于一起定增股东纠纷案。
据每日经济新闻,2022年,瀚川智能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2707.16万股股票,募资总额不超9.53亿元。用于智能换电设备生产建设项目、智能电动化汽车部件智能装备生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3月,散户蒋海东通过定增入股,认购约5050万元。不久后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认购50万股股份,两者合计约7935.32万元。当年10月,双方签署《差额补足协议》,蔡昌蔚方对蒋海东所持瀚川智能股票的投资本金作出保本承诺。
随着瀚川智能股价下跌,蒋海东前期投资逐渐缩水,于是要求控制股权的人瀚川投资和蔡昌蔚履行义务,并于2024年12月提起诉讼,诉请赔付差额补足款合计约4500万元。2025年1月,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蒋海东所有诉讼请求,其表示仍会诉讼财产保全。
在此过程中,瀚川投资被司法冻结约261.89万股,占总股本1.48%。目前上述股份仍处冻结状态。因相应冻结比较低,瀚川智能预计不会对控制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若法院最终裁决导致实控权益变更,公司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风险。另外,此次纠纷可能会引起另外的股东对公司的治理和管理层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股东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公司决策稳定性。
定增股东纠纷尚待解决,瀚川智能又陷离婚案旋涡,导致蔡昌蔚所持股份超九成被冻结。
2025年2月17日,因与前妻刘爱琼村的财产分割诉讼,蔡昌蔚通过瀚川投资、瀚川德和及瀚智远合间接持有的17.6892%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占其总持股达97.36%。即蔡昌蔚通过控制股权的人瀚川投资及一致行动人间接持有瀚川智能的几乎全部股份被冻结。
尽管目前案件处于诉前调解阶段,法院未正式立案,衍生风险却似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对此,瀚川智能表示,此次冻结属个人诉讼纠纷,与公司经营无关,但若法院最终判决股权所有权变更,被冻结股份可能遭强执,届时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或变更的风险。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开年以来,瀚川智能处境微妙。最新这次质押冻结风险或对其形成“连环劫”。若两方同时主张权利,股权处置的复杂性将陡增,公司控制权稳定性进一步承压。另外实控人诉讼缠身,需警惕公司日常管理及决策受影响、连累股价,毕竟多数投资者不会青睐暗含变天风险的企业。
聚集海川智能股价可谓一言难尽,一直处在破发状态。2019年上市发行价25.79元,上市不久创下71.74元历史高点,此后便一路震荡下行,截至2025年3月3日收盘13.51元,较高点跌超75%,市值仅剩23.80亿元。
以控股股东瀚川投资261.89万股被冻结为例,据科创板日报,早在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就启动,但直至2025年2月才披露,尽管公司及保荐人国泰君安均解释“通过中登系统查询后才获悉”,可控制股权的人及实控人显然未履行及时告知义务,信披链条是否存“漏洞”值得考量。
离婚诉讼也存类似质疑。2月18日公告中,公司承认蔡昌蔚所持股权司法冻结涉及离婚诉讼,却以“未获取法律文书”为由,未披露诉讼具体案由、金额及女方诉求。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诉讼本身就扰乱实控人稳定性,信批若再有漏洞无疑又使企业信誉受损。面对种种质疑,海川智能需反思自身的内控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瀚川智能2019年登陆科创板,是该板首批上市公司。主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汽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锂电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充换电智能制造等领域。按业务分为汽车电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新能源四大板块。其中,汽车电子是基本盘,客户涵盖大陆集团、博世、电装、李尔等。
盘点上市以来,公司纯收入能力起伏不定、难言讨彩,上市第二年便出现“增收不增利”,2019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4.57亿元、6.03亿元、7.58亿元、11.43亿元,增速分别为4.93%、31.84%、25.67%、50.77%;纯利润是7328.19万元、4414.84万元、6080.49万元、7351.32万元;2023年营收“顶峰”录得13.39亿元,净利却亏损-8453.60万元。赔本赚吆喝,发展质量如何、是否陷入规模陷阱?
彼时,瀚川智能解释称,受宏观经济外因影响,客户对于大型资本性投入普遍持审慎态度,客户投资意愿下降,公司营收增速减缓,随着锂电业竞争的加剧,公司锂电板块业务毛利率下降。为积极面对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司运营体系,公司费用仍需维持在一定规模,对短期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的确,细观与业务变革、外部市场变阵不无关系。随着国内新能源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瀚川智能同时切入传统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锂电业。2021年战略模式作出新调整,关闭非主线业务,聚焦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独立新设充换电业务,保留电池设备业务。甚至年报表示“为抢占换电设备市场占有率,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及产能建设,不进行年度分红”。
转型扩容效果立竿见影。2019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仅33.43万元,2021年大增至2.14亿元;2022年更是国内新能源电池扩产最高年份,瀚川智能充换电业务收入增至2.89亿元,加上电池装备业务收入2.34亿元,新能源相关营收攀至5.23亿元。
玩味的是,规模效应有些差强人意,盈利水出现下降。2021年瀚川智能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毛利率仅25.50%,在所有业务中排名最低。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28.3%,同比减少5.46%。2023年,“电池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11.17%,充换电业务毛利率甚至降至个位数的8.65%。
与此同时,一些“后遗症”逐渐显现。如固定资产、负债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前者分别为1.65亿元、5.74亿元、6.46亿元、6.19亿元;后者分别为11.94亿元、19.83亿元、23.10亿元、24.52亿元。负债率从56.26%增至63.36%。
而伴随着锂电市场变天,供过于求,2023年起行业进入去库存阶段,全行业“内卷”严重,瀚川智能开始品尝扩张苦果,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分别为3.09亿元、4.88亿元、8.91亿元、10.03亿元、9.75亿元;同期存货周转率为1.76、1.26、1.19、1.13、0.39。
2024年前三季,瀚川智能营收4.67亿元,同比下降61.18%;归母净利亏损3.14亿元,而上年全年亏额才0.85亿元。其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1.48亿元,仅存货计提减值损失就达1.43亿元。
资产减值与财务负担加重。导致瀚川智能在战略调整中对存货、合同资产及商誉计提高额减值损失,直接影响了利润表现。最终资金链紧张,引发各种内控、纠纷风波。不禁疑问,进军智能换电设备,步子是否迈的太大了,战略战术有无错付误判。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认为,瀚川锂电团队是后来组建的,做零部件和锂电的设备供应商,其实区别很大。事后看公司低估了本轮扩产潮威力,不具备先发优势,匆忙调整战略加大资金、人力与产能,以致在周期下行时露出后遗症。
2025年1月24日,瀚川智能2024年业绩预告出炉:预计归母净利亏损11.07亿元,同比亏损额增加10.22亿元,录得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参照前三季3.14亿元的亏额,第四季亏超7.8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大季亏。且分季度看,2024一至三季度净利为0.12亿元、-1.38亿元、-1.88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恶化、下坠之快令人乍舌,不禁让人疑问后续业绩走势如何、何时才能触底?
瀚川智能解释称,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同时公司针对新能源业务的电池设备和充换电设备做了战略性收缩调整,影响整体营收情况。报告期该公司将各地子公司闲置厂房退租,导致长期待摊费用中剩余的装修费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优化组织架构与人员,该公司依法合规给予优化人员赔偿,导致支付离职补偿金较多。
换言之,还是降本缩费后的结果。主动应变必须必要,但这样的一个过程想来不乏阵痛,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或就是折射。
2025年1月,公司公告核心技术人员兰峰宣布离职;2024年8月,核心技术人员陈雄斌因个人原因离职,宋晓因工作职责调整不再担任核心技术人员;2023年2月,核心技术人员方正飞和白卫涛宣布离职。
据华夏时报,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已减至4人,分别为蔡昌蔚、杭春华、龚春烽、杨万里。对于一家身处新兴战略赛道、强调研发底色的企业而言,是否够看呢?核心技术人员的出走,对研发能力及未来成长性有无损伤?
再看高管层,瀚川智能宣布,公司已完成核心管理层重大调整,涉及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等关键岗位。此次变动旨在优化管理架构、提升运营效能,为战略转型期注入新动能。
刀刃向内、魄力初心可嘉,但毕竟牵一发动全身,能否如愿、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仍需观察。以何忠道为例,曾任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2016年便入职称得上公司老人儿,且距任期终止还有两年。罢免理由是“何忠道能力无法胜任”,但何忠道本人对免职议案投出反对票。目前董事长蔡昌蔚暂代首席财务官职责。众所周知,首席财务官掌管着公司账簿,专业性很强,抛开蔡昌蔚能否胜任,以“能力不够”为由免职首席财务官的案例也较罕见。
当然,流水不腐、新人新气象。变化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希望。庆幸的是,背负种种挫折,瀚川智能并没一蹶不振,当下正进行第三次战略调整。
就在上月,年会序幕上蔡昌蔚提出了意义深远的 “125 战略”。即“1”个核心方向:聚焦一个业务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摒弃分散式布局,把精力、资金、人力等资源向关键业务汇聚,力求核心领域筑起坚实壁垒。
“2”大机遇捕捉:敏锐把握两个重要机会,精准捕捉市场动态,顺势而为推动业务增长,无论新兴技术突破带来的应用风口,还是政策导向催生的市场红利,都能迅速洞察并切入,让公司发展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
“5”项攻坚任务:从业绩目标、高效交付、产品研制、市场拓展到团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业绩目标锚定清晰数字,高效交付保障客户满意程度,产品研发持续投入,市场拓展拓宽商业版图,团队建设凝聚人才力量,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场面也有喜讯,比如2月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定制高速数据传输线束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望帮助公司斩获更多订单,对业绩形成支撑。
据苏州日报,“从除夕到现在产线没有停过,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胡书胜指着身旁自动化设备表示,该设备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线束全自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全球领先,是客户为支撑比亚迪最新发布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订购的。
榜上迪王大树、赛道可期,叠加自身业务聚焦、重塑团队、技术、市场,瀚川智能依然握有逆袭翻盘、熬过至暗的筹码。能否抓住机遇、把钱用在刀刃上、不错失不辜负,实控人及控制股权的人的话语权、稳定度是重中之重。
冰火交融中,瀚川智能又站在一个关键十字路口,留给蔡昌蔚的努力抉择时间还有多少?